top of page

先思而後言:用正確的語言養育孩子的心靈





在日常的親子相處中,語言是一個強大的工具。成人的每一句話,都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。這些話語可能是信任、愛與肯定的種子,也可能是挫敗、誤解與傷害的種子。不少父母在說出口後才後悔自己的話語,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無心的言語對孩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事實上,學會「先思而後言」是教養孩子過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能力。以下,我們從日常生活的情境出發,帶您了解如何用正向的語言陪伴孩子成長。


1. 孩子吵鬧時,請放下怒氣,用溫柔代替吼叫

當孩子大吵大鬧時,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大聲喊:「安靜!」然而,這樣的方式往往無法讓孩子停止哭鬧,反而會加劇情緒失控的狀況。孩子在情緒爆發時,其實需要的不是壓制,而是父母的冷靜與包容。

舉例來說,當三歲的小涵因為沒買到玩具在商場崩潰大哭時,父母可以蹲下來,保持眼神接觸,用溫柔的聲音說:「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,你真的很想要那個玩具。可是我們已經事先說好要買牛奶了,可以請你幫忙找看看在哪裡嗎?」這樣的表達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同時給予他冷靜的空間。

溫柔的語氣不僅能緩解孩子的情緒,也能為父母贏得更多的時間與理智,幫助雙方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。


2. 避免用威脅限制孩子的活動

「如果你再不聽話,就不帶你出去玩!」這句話對許多家長來說或許再熟悉不過。然而,用威脅作為管教方式,不僅無法解決根本問題,還可能讓孩子對活動失去興趣,甚至感到反感。

孩子天性活潑,尤其是學齡前階段,他們需要充分的戶外活動來釋放精力。一位媽媽分享,她曾試圖用「取消去公園」作為懲罰,但後來發現孩子在家裡因無處消耗能量,反而更加難以管教。改變方式後,她會用正向的語言說:「我們去公園玩,但在出發前請你先把玩具收好。」結果孩子表現得更配合,因為他們明白,完成任務後會有一個令人期待的活動。

每天安排時間讓孩子跑跳、爬行或遊戲,不僅能讓他們身心放鬆,也能減少許多行為上的挑戰。


3. 尊重孩子的飢餓感,不用食物威脅他們

餐桌上,父母常會對孩子說:「把飯吃完,不然就不准吃點心!」其實,學齡前孩子的胃容量有限,他們並不總是在用餐時間感到餓。強迫他們進食只會引發抗拒,甚至影響他們對食物的喜愛。

以四歲的小偉為例,當他在晚餐時只吃了一小口飯後說「我不想吃了」,媽媽沒有強迫他,而是說:「沒關係,如果你現在不餓,我們就先把飯收起來。等你餓了再吃。飯後的點心,也會等你完成晚餐後再吃」果然,過了一小時,小偉跑來說:「媽媽,我肚子餓了!」這時,媽媽拿出晚餐剩下的飯菜,小偉開心地吃了起來。

這樣的做法不僅尊重孩子的身體需求,也教會他們傾聽自己的身體訊號。重要的是,父母需避免用零食填補孩子的飢餓感,而是提供營養豐富的正餐,同時也理解媽媽的尺度,知道吃點心需要先完成正餐。


4. 理解分享的過程,先教輪流而非強迫分享

父母常會要求孩子分享玩具,但事實上,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來說,「分享」並不是一個自然的行為。他們的思維仍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,對於將自己的東西讓給他人可能感到困難。

與其強迫孩子分享,不如先教他們輪流的概念。例如,當兩個孩子爭搶同一個玩具時,父母可以介入,說:「現在是哥哥玩,五分鐘後換妹妹。」用計時器或鬧鐘輔助,讓孩子清楚輪流的時間點。此外,透過互動遊戲,比如傳球,孩子可以在遊戲中逐漸理解「等一下輪到我」的概念。這些過程幫助孩子學習社交技能,也為日後的分享行為奠定基礎。


5. 用正向語言引導孩子行為

「不要在家裡丟球!」這類禁止性的語言,常會讓孩子忽略您的期待,反而專注於被禁止的行為。相反,您可以用正向的語言說:「我們到外面去玩丟球吧!」這樣的引導方式,不僅讓孩子明白您希望他怎麼做,也能減少摩擦。同樣地,當孩子亂跑時,不要說「不要跑!」,而是改說:「請用走的。」這種明確的指示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。


6. 避免模糊指令,具體描述期待

「要乖一點喔!」這樣的話語,對孩子來說既模糊又難以執行。他們不知道什麼是「乖」,也不清楚父母的具體要求。與其說「要乖」,不如明確地表達期望,例如:「請把玩具放回玩具櫃。」或是「請輕聲說話,爸爸正在開會。」這樣的指令具體清晰,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,反而更容易合作。


7. 摒棄負面標籤,傳遞愛與行為界線

「你這個壞小孩!」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遠超過父母的想像。當孩子頻繁聽到這樣的負面標籤,他們會逐漸將這些話內化為對自己的認知,進而影響自尊與自信。

取而代之,父母可以清楚指出問題行為,例如:「媽媽不喜歡你打弟弟,因為這樣會讓他很痛。」同時,也要讓孩子知道您仍然愛他:「雖然你做了讓我不開心的事,但媽媽永遠愛你。」

舉例來說,五歲的瑋瑋因為搶玩具打了弟弟,媽媽平靜地對他說:「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,因為弟弟會很痛。你可以告訴弟弟你想玩,或是請媽媽幫忙。」這樣的表達清楚說明問題,並提供替代行為,讓孩子學會更好的解決方式。


語言的力量,溫暖孩子的成長

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敏感的,父母的一句話可能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在教養的每一個瞬間,試著停下來思考:「這句話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麼影響?」用溫柔而具建設性的語言取代指責與威脅,將能幫助孩子成為更有自信、理解他人、並能表達自己的人。每一次的溝通都是一種學習,而每一次的包容與耐心,都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沃土。讓我們用心陪伴孩子,以愛與理解,為他們的未來鋪下光明的道路。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